网站首页 > 行业新闻> 文章内容

切除新闻行业“”要稳、准、狠行业新闻

※发布时间:2014-4-17 13:46:11   ※发布作者:habao   ※出自何处: 

      日前,等9部门联合印发通知,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新闻和假新闻专项行动。

      新闻和假新闻是新闻行业的“”。新闻,是关于事实的报道,其所的,是人们欲知、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;真实性是新闻的根基,也是新闻从业者必须遵守的准则。新闻和假新闻严重了新闻的旨职能,或打着采访报道、监督的谋取,或用捕风捉影、的失实信息视听,不仅了新闻从业者的声誉,损害了新闻的权威性、公信力,更严重干扰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,危害社会稳定。

      “”是肌体的大患,不及时清除就会扩散蔓延,最终危及生命。新闻行业的健康发展不止关系到新闻事业的大局,也关系到国家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,必须下狠手、出重拳,切实清除新闻和假新闻这颗“”。具体说来,就是要做到稳、准、狠。

      “稳”是对执法部门的首要要求。手术台上的医生首先要有一双稳健的手,才能手术的顺利、成功。承担着打击新闻和假新闻重任的执法部门,也须先自身的稳健。从过去的一系列新闻和假新闻案件来看,执法不严是一个重要诱因,极少数执法部门与新闻违法违规行为,为其通风报信,参与利益分割,甚至有极个别执法部门为了自身利益,策划新闻和假新闻。自身不正、不硬,焉能筑牢防治新闻和假新闻的防线?

      此次开展打击新闻和假新闻专项行动,对各参与部门、执法部门提出了明确要求,如:各级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建立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,加强对专项行动的指导协调;各部门各司其职、加强协作,对重大新闻和假新闻案件要成立联合调查组,多部门协同开展调查;通过“双移送”——不仅移送司法机关处理,同时又移送纪检监察机行处理——形成查办新闻和假新闻案件整体合力。将这些要求与部署落实到位,以法为据、违法必究,必能极大地增强执法部门的执行力,对新闻和假新闻产生极强地杀伤力。

      “准”是打击新闻和假新闻的必要尺度。作为违法违规行为,新闻和假新闻是“光”的,很多都是幕后操作,难发现就难、难处罚。尤其是在互联网下,人人持有麦克风,新闻和假新闻的表现形式更为多样化,隐蔽性更强,影响范围更广。要想使新闻和假新闻在现实中无处遁形,必须借助“群众的眼睛”。通过畅通社会监督渠道,完报投诉制度,及时发现并清除新闻行业的“害群之马”,净化新闻界风气。

      此次联合发布通知的等9部门表示,接受采访的单位和个人如果发现问题,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举报;并公布了相关部门的举报电话。有关负责人也在打击新闻和假新闻专题座谈会上疾呼:“要治标治本一起抓、‘苍蝇’‘老虎’一起打。”“不是有选择性地打,而是有犯必打;不是只有一个部门打,而是多个部门联手打;不是仅有部门打,而是发动群众都来打。”多方联合出击,新闻和假新闻必将成为“过街老鼠”。

      “狠”是对新闻和假新闻的态度。无论是新闻还是假新闻,最终目的不过“利益”二字,物质的也好,的也罢,都是为了满足私人欲求。新闻和假新闻乱象之所以屡禁不止,无非是代价太小,有利可图。在我国,贩卖或者甲基苯丙胺50克以上就可以判处死刑了;但对查处的新闻和假新闻行为,却处罚偏轻,或内部通报,或给予并处少量罚款,情节严重的才吊销新闻记者证。而所谓“情节严重”,因为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,在现实中成了一个具有很强的裁量度的概念。

      要彻底切除新闻和假新闻这一行业“”,必须“痛下杀手”,决不能高高举起、轻轻放下,不能给其任何复发、扩散的机会。对于新闻和假新闻行为,相关部门要敢于动真碰硬,对涉事单位或个人依法处罚;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,尽快编结一个具有清晰边界的法律“”,形成新闻和假新闻不愿碰、不敢碰、不能碰的预防和惩处机制。如果在新闻和假新闻行为中,“失去的”比“得到的”多得多,谁还会去做这种赔本的买卖?

      “铁肩担,妙手著文章。”这句话应该成为新闻行业的座右铭,成为新闻工作者形象的具体展示。希望新闻从业者能坚守住这一宝贵品质,希望新闻和假新闻从我们的生活中绝迹。